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577节 (第1/3页)
??朱祁镇指着手中的永乐大典,用别有韵味的语气悠悠诵读起了某段内容: ??“【祗薨,宣偕公主归于祖逖,累陈北伐之志于元帝,帝不耐之,数辞其请】。” ??“【太兴元年春,倭国君来纱别尊使节至,觐元帝而奏之,言其国君寿终将至,子嗣皆凡庸,难承国祚,故乞天朝赐贤以嗣其位】。” ??“【帝与王导、王敦共谋之,终以傅宣及弘农公主为遣倭之选】。” ??“【傅宣与弘农公主合时三年终抵倭邦,即治水辟田,广敷文教,国遂以仁德名】。” ??“【公主尝欲练倭卒以翼元帝北伐,然永昌纪元,王敦乱起,元帝愤懑而崩,北伐之志,遂致中辍……】” ??朱祁镇在诵读内容的同时,头显也将对应的文字投放到了屏幕上,王通与张莹二人很轻松的便看清了上头的内容。 ??这段文言文虽然和白话文有一些区别,但所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: ??傅祗死去后,傅宣和弘农公主去投奔了一个叫祖逖的人,面见了晋元帝希望继续北伐。 ??不过晋元帝受限于各方面的因素,多次驳回了二人的要求。 ??后来倭国的来纱别尊……也就是应神天皇派遣使者进贡,应神天皇表示自己时日无多,众皇子又极其平庸,便恳请晋元帝派遣能人接替他的皇位。 ??元帝与王导、王敦商议之后,选择了傅宣与弘农公主为人选,二人带了大量的物资人才抵达倭国,傅宣的由此成为了霓虹所谓的中兴之主仁德天皇…… ??“唔,朱先生,我有个问题。” ??看完这些内容后,一旁没怎么吭声的王通举起了手: ??“就算应神天皇的儿子们水平很低,但这好歹也是个天皇的位置吧?” ??“结果应神天皇就这样‘上供’给了晋元帝……是不是有点儿戏了?” ??朱祁镇闻言笑了笑,解释道: ??“王先生,您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合理,但却可能忽视了一个情况。” ??“那就是……当时的霓虹国内可不是封建王朝制度,而是更加原始的部落文明。” ??“天皇这个概念真正成为霓虹权力的最高象征,要一直等到公元七世纪……也就是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之后。” ??“而在那之前的霓虹天皇,更多接近于部落领袖的定义,也就是所谓的禅让制——就像华夏古代尧舜禹的禅让一样,能者居之。” ??“同时应神天皇也是霓虹最早接触华夏文化的领袖,他在位期间极其直观的认识到了倭国与华夏的差距,因此自知时日无多后,便希望晋元帝能派遣使者来接手霓虹这个烂摊子。” ??“最终经过商议,傅宣和弘农公主便成为了最佳的人选,史书上的弘农公主自然也就下落不明了。” ??正如朱祁镇所说。 ??倘若是七世纪后的霓虹,你想让外人接手天皇的位置是绝不可能的,因为那时候的天皇已经真正成为了霓虹权力与精神的最高象征。 ??但应神天皇时期却不一样,他那个时代甚至没有天皇这种称谓,顶多就是叫做王而已。 ??不夸张的说。 ??三四世纪的霓虹,也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没多久罢了。 ??这种情况下整个文明内部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嫡长子继承制,某种程度上当时的御神子……也就是巫女的权力都和天皇差不多。 ??加上应神天皇他老妈当年觐见魏王得到了不少赏赐,这些赏赐无论是文化还是技艺都堪称降维级别的打击,所以应神天皇自身对于华夏也是存在某些敬畏的滤镜的。 ??不过这事儿倒也别笑人家,咱们近代的时候也对某些群体也有过类似的滤镜,并且还因此遭遇过重大的损失。 ??如果不是后来真神天团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