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妆浓[太平公主×上官婉儿]_世易时移,你我仍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世易时移,你我仍在 (第4/4页)

颂人间的繁华,歌颂帝王的伟大么,你要是做了皇帝,我的每一首诗,都歌颂你。
  “果真如此?”
  “当然”。
  太平托着腮,就这样笑起来,眼波温柔。
  “要我做皇帝,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。”说话的时候,她眉梢眼角的笑意未减半分,“婉儿,做我的皇后吧。”
  上官婉儿笑了起来。
  洛阳白马寺钟声响起,紧接着全城的佛寺都敲起钟来,声震如雷,气势如虹。洛阳皇城的恢弘气势仍然流淌着,天堂、明堂巍峨屹立。那座高耸入云的天枢,依旧昭示着万国来朝四夷归附。回荡久久不息的钟声,让她们回忆起长安城的钟鼓报晓,好像没有任何事物能终止,好像还会持续千万年。
  她们互相握着对方的手,紧紧握着。这一瞬间对视,太平终于相信,有一种牵绊,是两个人的灵魂互相欣赏,不带一丝利益,不带一丝□□。
  数十年前,鹅黄色的襦裙罩衫,棕色宫奴麻衣,一如那个对视,毫无二致。清澈明亮的眼眸,睫毛掩映着,秀美的鼻梁与下颌线,六岁的太平一眼就看见了她;掐的出水的脸庞,微微勾起的唇,看她的眼里时时带着笑,七岁的婉儿一眼就看见了她。
  流年如水。
  历经风雨,半生归来,看彼此的眼神,静静对视的目光中,仍保留着最初的纯粹。纵然深陷轮回,纵然万劫不复,你我眉眼如初,长日岁月如故。
  世易时移,你我仍在。
  [r1]殿中监田归道。
  [r2]经过资料查阅,折扇最早出现于南北朝。
  [r3]出自《庄子胠篋》。
  [r4]出自《道德经》。
  [r5]出自《庄子在宥》
  [r6]出自《庄子胠篋》。
  [r7]出自《庄子内篇大宗师》。
  [r8]洛阳北邙山出土过一批宫女墓志,有学者考证她们便是此次政变的“功臣”。
  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  感谢“一只舔狗”的十瓶营养液!这位兄弟……姐妹对我太好了,嘤嘤嘤~
  第二部分完结,按照惯例,我还是写点什么在后边吧……
  从长安钟鼓报晓到洛阳白马寺钟声,第二部分就这样结束。第三部分肯定会写,只是大概要等一段时间再继续。这段大概历史走向我已熟悉,大纲也写了近六万字,最近会完善一下细节部分。毕竟这段记载较多,众口难调,我得更加认真对待。不会让大家等太久,半个月以内一定会回来。
  关于已经完成的第二部分,的确有点难写,仍旧大多靠编。历史上,无论是婉儿还是太平,在武周时期的记载都很少。蒙曼教授认为,这体现了太平公主的低调和不输武皇的手段。但是我总疑惑,一个低调的人,为什么唐隆政变之后忽然高调起来?婉儿也是,696年就开始几乎独掌诏敕,可是696-705几乎没有什么记载。这绝对不可能是她什么也没做。个人倾向于,武皇把她俩保护了起来,没有留下什么记录。
  不知道还要说什么了,那就求个评论吧。最近因为升学方面的事,也有点迷茫,不知道自己写文在做什么,又究竟有多少意义。所以在这里求一点鼓励和安慰吧,没人喜欢看的话,就真的毫无意义了。没有评论的时候,我会觉得你们都不在,会觉得这篇文没有人喜欢,便更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。虽说我是个业余小白写手,全凭一腔热血,技不如人很正常。但当我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,仍然会想,是不是该放弃,让更专业的人做他们专业的事情。
  那时候,就只有安慰自己,很多人写文中途放弃,我能写完就很了不起。虽然我说,后面的情节无论如何都会写,但是——嗯——心疼心疼我吧……orz
  曾经有朋友问我后续写作计划,我一直说没有计划,随缘,走到哪算哪。但现在我想,等《唐妆浓》完结以后,就不写了吧。体会过一次,的确很有趣,但觉得自己不一定能承受第二次了。所以,珍惜这里最后的文字,珍惜婉平最后的几年。谢谢你们。
  真的很感谢一路陪我走来的你们,喜欢婉平的你们,都好棒!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