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脆弱么? (第3/3页)
付他。他讪笑着对刘幽求说:“阿耶向来性格恬淡,皇位都让了几回,想必不会要侄子的权,依我看,要不——”[r5] 刘幽求此时不糊涂了:“唯有相王能主持局面,大家都等着他呢。他退避,天下苍生怎么办?不想做也得顶上来!” 起事的时候顶相王的名号,也是既定的计划。如今自己偷偷改了,的确有些说不过去。众心不可违,他一人是扳不回来了。回想婉儿死前说的话,李隆基心里暗暗骂了一句。没办法,只有叫上大哥李成器去劝父亲即位。 他口中“性格恬淡”的父亲,这次倒是没有拒绝,还答应得很快。 六月二十四日,少帝李重茂被胁迫着上朝,原本坐北朝南的龙座,因为国丧挪了位置,放置于东南角。正对着的西边,是一口巨大精致的木棺材,李显就躺在里面。棺材边上站个瘦高的男人——相王李旦。两个活人和一个死人在殿上,就那么僵持住了,底下乌压压的大臣们,个个沉默无声。在众臣最前边站着的,是面无表情的太平公主,以及咬牙切齿的平王隆基。 “韦氏擅权,国家多难,”见众人都愣着,太平开口了,“皇帝年少难服众,想把皇位让给叔叔相王,你们觉得如何?”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,不知道是什么情况,谁也不敢作声。 “政局不稳,皇帝能够大公无私,自愿让位贤能之人,简直是媲美尧舜禅让的有德之举,”刘幽求赶紧站出来,手里举着早写好的制书道,“危急关头,相王勇于挺身而出,挽救社稷于万一,才是对侄子真正的疼爱!我李唐叔慈侄孝,是苍生之福。” 随后,他举起制书,大声宣读完毕。 十六岁的小皇帝,也头一次经历这场面,一时间有些发懵。制书读完了,还愣在龙椅上不动弹。大殿一片寂静,场面一度陷入尴尬,太平仍旧面无表情,三两步走上大殿御座之前,冷冷说:“孩子,这位置不是你的了。”说着提溜起他的衣领,将小男孩揪下龙椅。重茂踉跄两步,乖乖走下殿阶。[r6] 太平恶狠狠瞪着李隆基,目光像能杀人。 她走向棺材那边,牵住哥哥的手,带他走到龙床前,按在御座上。接着翻身下殿,率领文武百官山呼万岁。至此,唐睿宗李旦,又一次走到了最高的位置。 [r1]卧槽,李隆基你说这话也太坏了吧! [r2]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以临淄王隆基为平王,兼知内外闲厩,押左右厢万骑。薛崇暕赐爵立节王。以钟绍京守中书侍郎,刘幽求守中书舍人,并参知机务。隆基之入苑中也,毛仲避匿不从,事定数日方归,隆基不之责,仍超拜将军。 [r3]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李隆基“罢诸公主府官”。 [r4]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壬寅,刘幽求在太极殿,有宫人与宦官令幽求作制书立太后,幽求曰:“国有大难,人情不安,山陵未毕,遽立太后,不可。”平王隆基曰:“此勿轻言。” 这事应该不是小皇帝提的,他哪敢吱声,大概率是李三做的。 [r5]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刘幽求言于宋王成器、平王隆基曰:“相王畴昔已居宸极,群望所属。今人心未安,家国事重,相王岂得尚守小节,不早即位以镇天下乎!”隆基曰:“王性恬淡,不以代事婴怀。虽有天下,犹让于人,况亲兄之子,安肯代之乎!”幽求曰:“众心不可违,王虽欲高居独善,其如社稷何!” 不是我偷懒只看《资治通鉴》,其实《两唐书》记载都大同小异,我就只挑一本放上来了。 [r6]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甲辰,少帝在太极殿东隅西向,相王立于梓宫旁,太平公主曰:“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,可乎?”幽求跪曰:“国家多难,皇帝仁孝,追踪尧、舜,诚合至公;相王代之任重,慈爱尤厚矣。”乃以少帝制传位相王。时少帝犹在御座,太平公主进曰:“天下之心已归相王,此非儿座!”遂提下之。睿宗即位,御承天门,赦天下。复以少帝为温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