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光前绝后,千载其一 (第3/3页)
远,永远记得你[r10] 。 千年万岁,椒花颂声。 婉儿,我爱你。现在不变,千万年后也不会变。 张说兴冲冲跑过来巴结她,说要为婉儿写碑铭和文集序。想来这些都要传之后世的,张说向来崇敬婉儿,又是头名状元文采斐然。这回既然毛遂自荐,她便同意了。那人在碑铭中,把李隆基杀害婉儿,比喻成秦穆公杀三良,一副痛惜治世良臣的模样。又在文集序中写: 镇国太平公主,道高帝妹。才重天人,昔嚐共游东壁,同宴北诸,倏来忽往,物在人亡。悯雕琯之残言,悲素扇之空曲,上闻天子,求椒掖之故事;有命史臣,叙兰台之新集。 把文章交给她的时候,那副急切的模样,太平知道他是想做官的。最讲气节的人,向来也最容易变节。闲聊几句,她对张说道,自己无心朝政了。有人告诉她,李隆基运作着,又把那些亲信贬到地方,都没有多过问。这种状况,怎么还能为他安排官职,不会了。她只求安安稳稳葬了婉儿,别无它图。 看着张说努力掩饰着不快,太平不由叹气。[r11] 退步抽身,的确不那么简单。 闲来乘车入宫,漫步掖庭,太平看见,阴暗的角落,蹲坐着一位老妪。老妪眼睛蒙着一层薄薄的翳,似乎已经看不见东西了。她就那么静静蹲在那里,听见脚步声,颤巍巍站起来,扶着墙,向声音处摆过头去,满目茫然。 太平没有摆明身份,自然地上前,与她攀谈起来。说着说着,话题就转向婉儿,老妪似乎来了兴致。 “你说婉儿啊,我当然记得。别看我又老又瞎,记得可清楚呢。当年,她就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。则天皇帝叫她去栖凤殿觐见,改变她一生的命令,是我传达的。这么多年,我们这里,就走出来这么一个人……“ “婉儿,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?”太平轻声问她。 “是个不寻常的孩子。太特别了。照我看,再过上一千年,也出不来第二个。” “光前绝后,千载其一?” 光前绝后,千载其一。[r12] [r1]这是第十章的内容,梦幻联动! [r2]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 [r3]出自《尚书·益稷》。 [r4]出自《周礼·职方氏》。 [r5]改编自黄沾《人生江湖》。 [r6]北宋蔡确的诗,原典出处。不是唐代及以前的故事,只是致敬一下。 [r7]学者认为,未婉儿编纂文集极可能与恢复名位同时进行。 [r8]有人猜测志文为上官经野所写,因为他是婉儿堂兄,当时有亲人书写的习惯。反正大概不是张说,陆杨老师说文笔太差,而且是他估计会留名。但是无论如何,最后的诗很可能为太平所写。没提武皇,应该是当时武皇涉及政治模糊地带,不知道是褒还是贬,所以没提。至于没提风风火火的大梦称量故事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…… [r9]于庚哲老师说,从这点能看出,写墓志的人十分维护和爱护婉儿。 [r10]胥渡吧翻译:自你走后,天地动容。我仰望着坟冢边的绿树,依稀听见风中你的声音。念念情深无绝期,千言无语无处寄。但愿一千年一万年之后,还会有人和我一样,永远永远地记着你。 b站用户桥边锦翻译:卿今远去,天地失色。恐我今后能为,无非坐看你墓前那棵茶树,或许,我立在坟茔方寸还能再听到你的声音。但这毕竟是妄想呵,静静坟茔,不见玉颜,空死处。但愿一千年一万年之后,尚有人同我一样,记得你。 版本各有所好吧。记得当年看胥渡吧的视频,满屏弹幕“记着呢,公主,我们都记着呢”,真的让人泪目啊。 另外,很多人把槚翻译成茶树,其实槚有两个意思,一为茶树,二为楸树。雪松是乔木,类推的话,槚应该翻译成楸树。况且楸树有成材意思,伍子胥墓前种的也是楸树,显然这样更合适。 [r11]不记得是哪个文献里看见的了:张说接受太平公主委托追思婉儿的同一时期,他还在暗中因公主举荐萧至忠、崔湜而不举荐其做宰相生气。 张说啊,你可真是—— [r12]这是婉儿墓志铭上的话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