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江十七夏_第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??《南江十七夏》

    ??作者:玖月晞

    ??作品简评:

    ??以南方小城为背景,讲述了沿江民巷五个家庭的成长故事。苏起是一个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女孩,和她的爸爸妈妈还有四个青梅竹马共同在巷子里成长。

    ??本文主打成长路线,描写长大过程中的喜怒哀乐,描写了友情、亲情和爱情的变化。用现实而清新的笔调记录了90年代初生孩子的成长经历,探讨了不同家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遭遇。有怀旧,有思考。

    ??第1章 当世界还小的时候(1)

    ??苏起,小名七七,出生于沿江小城云西,是个女孩。

    ??为什么女孩儿会叫“起”这个名儿,得从她妈妈程英英说起。

    ??程英英生于六十年代末的农村,和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,从小在农地里干活,读书不够认真,所谓小学中学都是些花架子。这在当时也不算不务正业。她长得漂亮,嗓子也亮,歌声像天上飞过的雀儿。村里一帮小伙子魂牵梦萦,不到十七岁,说媒的人就踏破了门槛。但她看上了隔壁村的穷小子苏勉勤。

    ??苏勉勤父母早亡,读完初中就没再上学。那时候年轻人大都不求学业进取,哪怕不读书,只要有一门手艺就能挣钱糊口。瓦匠木匠裁缝剃头师,这些谋生技能都不难上手。苏勉勤到云西市拜了个师傅学瓦匠,他聪明又灵活,一年后就出师了。在城里闯荡过的苏勉勤沾染了些时尚风气,白衬衫,黑西裤,头发上擦摩丝定造型,黑皮鞋用鞋油打得锃光瓦亮。用程英英母亲的话说,程英英是个憨包女吖,挑男人不看条件,只看外表。就像造屋不看砖瓦,只看白石灰粉墙。

    ??八十年代末,农村经济开始复苏,旧时的泥瓦房一间间推倒了建砖瓦屋。苏勉勤手艺好,哪家盖房都托他去,不久就挣了人生第一桶金。农村留不住他,他很快便领着程英英上了云西。正赶上城市开始发展的好时机,八九十年代之交,百废待兴,只要有本事,总能在城市中找到一片安生立命之所。

    ??苏勤勉沾了师傅的光,在云西市规划建设局找到一个非编制职位;程英英也进麻纺厂做起了女工。两人拿积攒的四千块钱在北门街区南江巷里买了个小旧的砖瓦平房。家具不用多添置——床、衣柜、五斗柜、木碗柜全由程英英父亲在农村托木匠打好了亲自送进城来。再添一点儿行李被褥,算是勉强有了一个家。

    ??南江巷地势低洼,与长江隔着一道防洪大堤,隶属云西市北郊落魄地带——北门街。这片区房子破,房价低,最适合经济拮据的小家庭。苏程小俩口入住时,正赶上隔壁几户先后搬家进来,全是初来云西的小夫妻。大家年龄相仿,经历相似,相见如故,十分投缘。

    ??梁霄和康提同为麻纺厂工人,是程英英的同事。

    ??李援平和冯秀英则是医生和老师的完美文化组合。

    ??林家民和沈卉兰,一个是热情奔放的照相师傅,一个是精打细算的小裁缝。

    ??路耀国和陈燕则是云西巷的老住户,开了一家早餐铺子。

    ??他们都年轻,二十岁刚出头,还带着少年时代的稚气和热情,刚从乡村到城市,对一切新潮事务都如饥似渴。那时候,家用式收音机开始流行,卡拉ok也登台亮相,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当年的流行金曲:“拱虾米,娃亲亲~~”和“爱biang加诶羊~~”。球灯滚动的舞厅应运而生。一下班,几对年轻人便去迪厅跳舞作乐。beyond、凤飞飞的歌伴随着年轻人们度过在南江巷的第一个春秋。

    ??爱唱歌的程英英、爱跳霹雳舞的康提、林家民,和会弹琴的冯秀英老师搞了个组合叫“风生水起”。

    ??他们戴着蛤蟆镜,烫着大卷发,穿着喇叭裤,踩着高跟鞋,招摇过市,俨然那个灰暗年代最放浪不羁的风景线。

    ??只可惜组合还没机会发布新歌,四个家庭相继迎来新变化。

    ??程英英康提她们前后脚怀了孕,梦想中“唱遍全中国火过邓丽君”的演艺生涯就此暂停。为了纪念这段时光,四家人决定四个孩子起名“风生水起”。

    ??至于这四个字如何分配?他们选了最原始也最公平的方式——抓阄。

    ??程英英喜欢“水”,抓阄前特地念了声“阿弥陀佛上帝保佑”,结果抽到了“起”字。

    ??抽到“水”的康提说:“怪就怪你刚念的那句话,菩萨跟上帝打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??程英英说: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